《表3 1961—2018年青稞产区周边不同年代NPPt、NPPr、NPPe、NPPb年代际变化及变异系数》

《表3 1961—2018年青稞产区周边不同年代NPPt、NPPr、NPPe、NPPb年代际变化及变异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61—2018年西藏高原青稞产区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标字母为显著性差异(P<0.05)。

为了更清楚的描述各生产潜力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对青稞产区各生产潜力进行了差值对比分析,从气温降水生产潜力差(NPPtNPPr)变化曲线上看出(见图3a),狮泉河呈极显著升高趋势(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其他站呈微弱增加趋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嘉黎、那曲几乎所有年份小于0,气温是气候生产潜力限制性因子;波密、林芝、日喀则、狮泉河几乎所有年份大于0,降水是气候生产潜力限制性因子;申扎曲线变化趋势不明显,差值在0值线附近上下波动,气温和降水交替成为限制性因子,所以受蒸散影响更大。如果从气温蒸散生产潜力差(NPPtNPPe)变化曲线研究可知,波密、嘉黎几乎所有的值都小于0,气温为限制性因子;狮泉河、日喀则、申扎几乎所有的值都大于0,说明气温不是气候限制性因子;林芝、那曲的值在0值线附近上下波动,蒸散为气候限制性因子(图3b)。降水蒸散生产潜力差(NPPr-NPPe)曲线中嘉黎、那曲各年份均大于0,表明降水不是该地气候生产潜力的限制性因子;波密、林芝、日喀则所有年份小于0,表明降水可能是该地气候生产潜力的限制性因子;狮泉河和申扎大部分年份在0值线附近上下波动,说明降水和蒸散交替成为限制性因子(图3c)。蒸散标准气候生产潜力差(NPPe-NPPb)均大于0或等于0,波密、林芝、日喀则、嘉黎所有年份大于0,说明这些地方NPPe不是最小值,由气温或降水决定;狮泉河、那曲和申扎大部分年份等于0,说明蒸散为气候限制性因子,大部分年份由气温和降水共同决定(图3d)。2.1.3生产潜力年代际变化计算青稞产区7个气候区典型气象站1961—2018年的NPPt、NPPr、NPPe、NPPb,并对各年代的平均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见表3)。气温持续升高使得NPPt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NPPt平均值在20世纪不同年代随着气温的升高逐年代增大,20世纪90年代与60年代、70年代相比显著增加,21世纪初10年和10年代与20世纪所有年代相比显著增加(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NPPr平均值表现为逐年代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至今各年代际间差异不显著,但与1961—1990年各年代相比显著增加;NPPe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较20世纪60年代显著增加;NPPb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年代较20世纪60年代显著增加,大多数年代际差异不明显。由于NPPe不是所有年份都最小,所以NPPb不同年代都比NPPe小;整体来看,青稞产区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象限制性因子是由气温和降水共同决定的。水热配比情况看,NPPt/NPPr和E/R年代际没有显著性差异,L/R在21世纪各年代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与气温的显著升高相关。1961—2018年生产潜力变异系数C·V表现为NPPtNPPe=NPPb>NPPr,反映出青稞产区气温升高的稳定性大于降水增加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