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及量化赋值》

《表1 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及量化赋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病程时间长短,骨折时间小于2周为急性,骨折时间2周~2个月为亚急性,骨折时间大于2个月为慢性。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判断标准是MRI上低信号骨皮质出现局部不连续性[11、12],或者CT上骨皮质局部连续性中断;皮质连续性中断可在椎体前方、两侧、上下终板、后方。裂隙征(inter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判断标准:表现X线可透性,X线片或CT上裂隙位于椎体中央或邻近上下终板;MRI上裂隙通常为T1像椎体内异常、边界清晰、线状或囊性低信号,类似于空气,T2像高信号或低信号(根据裂隙内填充气体或液体而异)[13~15]。骨折形态分为楔形变形(椎体前方压缩)、双凹变形(椎体中央压缩)、压缩变形(椎体后方压缩或全椎体压缩)[16]。基于X线片侧位影像并采用Genant目视半定量判定方法,椎体压缩性骨折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该判定方法分度是依据压缩椎体最明显处的上下高度与同一椎体后高之比;若全椎体压缩,则压缩最明显处的上下高度与其邻近上一椎体后高之比;骨折程度的轻、中、重度判定标准为椎体压缩20%~25%、26%~40%及40%以上[16]。椎体后壁皮质突入椎管是指CT轴位上椎体后壁皮质向后方突入椎管,致椎管横截面积减小[17]。椎基底静脉出椎体后壁的中央位置,CT矢状位常显示为三角形或不规则四边形的骨质缺损,或轴位常显示为骨质的孔性缺损,即为椎基底静脉孔[18]。根据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的形态,分为团块样和弥散样,团块样是指骨水泥呈坚实而紧密样团块分布,可呈一个或两个坚实团块,团块周围椎体内骨小梁无骨水泥填充;弥散样是指骨水泥弥散于骨小梁之间,交错分布,海绵状,无规则周缘[19~22]。采用Yeom等[23]骨水泥渗漏分类方法,根据渗漏途径的不同,分为:经椎基底静脉型(B型)、经椎体节段静脉型(S型)、经骨皮质型(C型)。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属于C型渗漏的一种特殊类型[10]。所有影像学判断,由两位经过培训的骨科医生独立完成,出现分歧的数据,由第三名经过培训的骨科医生最终决定。以上各临床相关因素具体量化赋值及结果见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