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KDMs及其作用位点》

《表2 KDMs及其作用位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H:组蛋白;K:赖氨酸;R:精氨酸

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的去甲基化酶(histone lylsine demethylases,KDMs)分为两大类,一类为KDM1家族成员,主要依靠FAD为辅助因子完成去甲基化,如LSD1(lysinespecific histonedemethylase 1),以甲醛和非甲基化的赖氨酸残基为产物的去甲基化酶,可与co-REST、BHC80、HDAC1/2等蛋白形成复合物发挥作用,作用于H3K4me1/2;另一类家族成员则包含1个JMJC(Jumonji C)结构域,依赖于Fe(Ⅱ)和α-酮戊二酸为辅因子,可对H3K4、H3K9和H3K36等多个位点进行去甲基化作用。包括多个亚型(KDM2~7)(表2)。目前,对精氨酸残基的去甲基化酶报道很少,有研究显示KDM家族的部分成员,如KDM3A和KDM6B,也可以在精氨酸残基去甲基化[9]。JMJD6(Jumonji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6)为包含JMJC结构域的铁及2-酮戊二酸依赖的加双氧酶,可对H3R2、H4R3进行去甲基化。此外,组蛋白甲基化酶也会针对非组蛋白作用,从而影响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包括NF-κB、RAS通路、PI3K/Akt、Wnt/β-catenin、P53和ERα通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