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青年体育辅助性消费的回归模型》

《表4:青年体育辅助性消费的回归模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与体育消费》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括号内为标准误。(2)*p<0.05,**p<0.01,***p<0.001。

辅助性消费并不是作用于个体自身的身体机能的,而是与体育锻炼相关的周边消费。可以是为某种体育爱好付出的消费,也可以是某项体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在表4中,我们同样构建了三个模型,在模型1中,同样是身体活动频率、时间、强度更高的个体对于辅助性消费的影响更大。在模型2中,态度行为关系因子的进入对辅助性消费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理解为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的个体对体育周边的消费有正向影响作用。在模型3引入控制变量后,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年限和态度行为关系不再显著,说明实际上这两个变量对辅助性消费没有影响,而是由控制变量的作用引起的。控制变量中性别、年龄、就读阶段、家庭所在地和是否独生子女都对辅助性消费有显著影响。男性的辅助性消费更高;年龄越大、就读阶段越高,消费水平越高;家庭所在地越趋向于乡村,辅助性消费越多。我们的受访者为大学生,他们现在的生活地点为大城市,可以理解为从乡村走出来的学子们在大城市中可以把自己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释放出来,相对于原生地来说,大城市有更好的参与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有利于辅助性消费的实现。独生子女的辅助性消费高于非独生子女,受访的大学生群体大多数为在校生,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原生家庭,辅助性消费相对于自目的性消费而言有一定奢侈性,因为是对爱好或者与自身身体机能相关性较弱的行为的投资,可以认为这是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的优越条件,他们独享了家庭资源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