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处理玉米植株株高和茎粗变化》

《表2 不同处理玉米植株株高和茎粗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风沙土玉米滴灌氮肥适宜用量试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一列数据不同字母代表差异达5%显著水平,小写和大写字母分别为低水和高水处理单独比较结果,下同。

由表2可知,茎粗随着玉米生育期推进先增大后减小,低水条件下苗期—拔节期平均增加55.7%,拔节期—穗期茎粗变化较小,穗期后茎粗逐渐减小,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减小13.0%和13.7%;高水条件下苗期—拔节期平均增加54.5%,拔节期—穗期增加3.5%,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减小17.1%和13.9%。不同处理之间,低水条件下茎粗随施氮量的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各处理之间茎粗差异小于4 mm,差异均不显著;高水条件下拔节期后IHFL处理茎粗始终高于其他处理,IHFM处理茎粗最小,随着玉米生长,处理间差异逐渐减小,IHFL与IHFM处理之间差异从拔节期5.6 mm减小到乳熟期1.1 mm,变幅从17.9%减小到4.7%,玉米成熟时,茎粗相近,且处理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当施氮量相同,灌溉水量不同时,IHFL、IHFM和IHFH处理拔节期—成熟期茎粗分别平均比ILFL、ILFM和ILFH处理粗4.6、2.1和1.4 mm,高出16.6%、8.0%和4.8%。表明低水条件下增大施氮量对茎粗无显著影响,高水条件下,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茎秆生长,但随着玉米生长,施氮影响减小;灌水量对茎粗的促进作用较施氮量明显,增加施氮量可缩小因灌溉导致的茎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