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N1mi患者总体生存率和特异性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表2 N1mi患者总体生存率和特异性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预后与治疗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N1mi.微小淋巴结转移;HR.激素受体;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

2.生存分析:通过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发现,ITC组患者的预后与N0组患者相似(OS,P=0.848,a HR=1.013;BCSS,P=0.385,a HR=1.097)。然而与N0组患者比较,N1mi组患者具有更差的OS和BCSS(OS,P=0.000,a HR=1.427;BCSS,P=0.000,a HR=1.799,图1)。在N1mi组,肿瘤直径、组织分级、远处转移和乳腺亚型均与预后相关(表2),肿瘤越大、分级越高、伴远处转移其预后往往更差;而分子分型中HR+/HER-2-、HR+/HER-2+和HR-/HER-2+预后相似,三阴型乳腺癌合并N1mi患者的预后最差。(OS:P=0.000,AHR=2.741;BCSS:P=0.000,AHR=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