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各分蓄洪区蓄洪面积规划值与计算值比较》

《表4 各分蓄洪区蓄洪面积规划值与计算值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武汉市周边分蓄洪区特征参数复核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没有扣除规划安全区所占的面积。

利用Arc GIS直接提取各分蓄洪区相应蓄洪水位等高线,并考虑堤防等工程将等高线闭合,各分蓄洪区计算的淹没面积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各分蓄洪区面积的本次复核值与规划值差别较明显。特别是涨渡湖分蓄洪区,面积差别129 km2,复核值比规划值增大了41.7%;白潭湖分蓄洪区面积差50.6 km2,复核值比规划值增大了24.8%;西凉湖分蓄洪区和武湖分蓄洪区差别相对较小,比原规划值分别减小2.7%、增大6.2%。复核值与湖北省防办2011年编制的《湖北省防汛抗旱图集》(以下简称“防办图集值”)[5]所采用的武湖分蓄洪区和涨渡湖分蓄洪区面积值更为接近,但差值仍较明显,分别为6.1 km2、101 km2,分别占比2.1%、30.0%。涨渡湖分蓄洪区差别最大,根据DEM提取的涨渡湖分蓄洪区范围与规划范围进行套绘,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本次复核范围与规划范围基本是一致的,且稍偏小一些[8]。但本次复核的面积却远大于规划值,说明原规划值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