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部分碳化物高熵陶瓷的EFA值大小排序[29]》

《表1 部分碳化物高熵陶瓷的EFA值大小排序[29]》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过渡金属非氧化物高熵陶瓷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Sarker等[29]首次提出通过测量结构随机化计算的能量分布谱来预测形成高熵单相的能力。在多组元体系中,这种标准差的定量表征,即定义为熵稳定性参量EFA(Entropy Forming Ability)。EFA值越大,形成单相的概率越高,体系相对越稳定。对Ti、Zr、Hf、V、Nb、Ta、Mo和W八种过渡族金属元素中任选五种元素组成的等摩尔比高熵陶瓷(56种体系)稳定性进行了比较,部分体系的EFA值及其在56种体系中的排序如表1所示。(VNbTaMoW)C的EFA最大,稳定性最高;目前研究最多的(TiZrHfNbTa)C熵稳定性仅次于(VNbTaMoW),实验结果与EFA的理论预测结果吻合。但由于EFA参量的计算仅考虑五元等摩尔比高熵陶瓷,且不包含Cr元素的碳化物高熵陶瓷,因此无法对目前已报道的其他四组元碳化物高熵陶瓷进行预测和横向比较。同时,还存在EFA值较小(EFA=50)却能形成单相的(TiZrHfTaW)C高熵陶瓷体系,可能与其较小的晶格畸变量有关。这也从另一角度表明,碳化物组元之间的晶格常数失配度是决定能否形成单相高熵陶瓷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