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不同种类稻田土壤生物固氮量的一般统计特征(g/m2)》

《表6 不同种类稻田土壤生物固氮量的一般统计特征(g/m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宜兴市稻田表层土壤生物固氮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稻田土壤的生物固氮能力取决于土壤中微生物固氮菌的数量与活性,而土壤微生物会受到土壤性质及环境的影响。孙冰洁等[31]深入探究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发现土壤密度越小微生物群落较大,孔隙、pH和有机质等对生物群落的规模影响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因素和微生物种类加以分析。车荣晓等[2]从分子、个体和群落3种尺度研究了土壤有效氮与生物固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中的生物固氮速率与有效氮浓度表现出了负相关,而在不同的尺度下有效氮与固氮微生物的群落和结构之间关系较为复杂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为了研究不同的水稻土亚类对生物固氮量的影响,因此根据中国土壤发生系统(Genetic Soil Classification of China,GSCC)将宜兴市稻田土壤划分为11个亚类,包括潴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和脱潜型水稻土等,其中潴育型水稻土和漂洗型水稻土是研究区稻田的主要土壤亚类。不同的水稻土亚类在生物固氮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表6),但是亚类间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水稻土亚类对生物固氮量的影响并不显著(P=0.9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