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泡沫砂粒径处理下的土壤分级孔隙》

《表2 不同泡沫砂粒径处理下的土壤分级孔隙》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泡沫砂”改良黏重黄壤孔隙结构的粒径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在P<0.05水平显著。

由表2可知,添加泡沫砂对增加当量孔径>200μm的孔隙效果显著,其中1T、2T和3T处理分别对当量孔径200?500、1 000?2 000、>2 000μm的孔隙提升效果显著。随着当量孔径的增加,CK处理相应孔径的孔隙度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而添加泡沫砂处理则呈现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随着泡沫砂粒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之间各级孔径的孔隙度差别不大,仅在>2 000μm这一级别差异显著,CK、1T、2T和3T处理当量孔径>2 000μm的孔隙占通气孔隙的比例分别为7.61%、13.72%、37.64%和56.6%。土壤孔隙孔径越大,孔隙度越高,则土壤的氧气和水分的交换越频繁,越有利于土壤的矿化[31],并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然而,当土壤孔隙孔径过大,则会加速水肥的流失,无法有效地蓄积水分[32],使得作物生长受限。CK处理当量孔径50?200μm的孔隙稍高于其他处理,其余孔径的孔隙远低于其他处理;3T处理当量孔径>2 000μm的孔隙度过大,超过10%,水肥流失严重;仅1T和2T处理各级通气孔隙配比合理,因此,从泡沫砂粒径对土壤分级孔隙的影响来看,1T和2T为较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