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ADF检验结果(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

《表1 ADF检验结果(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金融摩擦、货币政策和产出稳定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本文的变量选取和说明如表1所示。从理论上,鉴于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短期利率来影响总需求,本文货币政策变量选择实际货币供应量(m2)和实际短期利率(rr),前者由M2同比增长率减去同期CPI同比增长率得到,后者由银行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减去同期CPI同比增长率得到。一般而言,由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产出和价格,本文的实际经济变量选择实际产出(ry)和通货膨胀(cpi)。但是考虑到中国统计局不提供GDP的月度数据,本文选择使用与GDP较为相关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作为产出的替代变量,通货膨胀选用在环比cpi的基础上得到的定基比cpi作为代表。金融摩擦采用融资条件(fc)来表示,将负的期限利差和TED利差经过标准化后通过等权重赋权法合成。其中,负的期限利差使用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之差计算。负的期限利差越大,金融中介盈利空间越小,则提供信贷供给的动力越小,融资条件趋紧,金融摩擦加大(1);TED利差指银行间拆借利率与无风险利率之差,前者使用1年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表示,后者使用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表示。TED利差反映市场风险的大小和市场信用状况的松紧,当市场风险上升,银行借贷成本提高,进而实体经济的借贷成本也相应提高,融资条件趋紧,金融摩擦加大时,TED利差扩大。因此,二者合成的fc越大,代表金融摩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