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单丸粒及双丸粒喷丸仿真模型参数》

《表2 单丸粒及双丸粒喷丸仿真模型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单丸粒和双丸粒喷丸模型的有限元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双丸粒依次冲击同一位置,研究双丸粒喷丸强化的残余应力场及塑性应变分布规律。仿真模型相关的喷丸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其中模型1和模型2是单丸粒喷丸,弹丸半径分别为0.2和0.4 mm;2次喷丸选用较小的弹丸半径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强化效果,而且可以提高表面粗糙度。因此双丸粒喷丸模型(模型3)先后使用半径为0.4和0.2 mm的丸粒对同一位置进行喷丸。图6所示为模型1~模型3的残余应力场分布的仿真结果。模型3与模型2相比,最大残余压应力与表面残余压应力分别提高了44%和33%,最大残余压应力的深度相同,均为74μm。由于第2个弹丸半径所产生的塑性变形较小,当应力层深度大于182μm时模型3与模型2基本吻合。此结果与文献[14]的复合喷丸试验结果相似,进一步说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模型3的表面及深度方向的残余应力值均大于模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