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3种紫外辐照条件,老化600 min,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其分布》

《表1 3种紫外辐照条件,老化600 min,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其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紫外老化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3种环境温度下,老化600 min,样品GPC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在3种辐照温度下,老化600 min后样品的多分散性均比未老化样品的高,表明老化后,由于小分子量组分的出现导致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老化后的样品Mn、Mw均大于未老化试样的分子量范围,这是分子间的偶合所致[19]。图4为3种环境温度下,老化600 min前后PMMA的GPC流出谱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各个峰的相对面积与该峰内聚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对应关系。随着老化环境温度的提高,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分子量越低,强度越低,洗脱时间越短,因此,越来越多的PMMA分子具有更低的分子量分布。图5为3种环境温度下,老化前后PMMA的相对分子质量微分分布曲线。由图3可知,3种老化条件下老化600 min后,样品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均呈现相似的规律,即相对于未老化的空白样品,老化后的样品的分子量微分分布宽度变宽,分子量移向低分子端的趋势越明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