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掺矿渣粉水泥性能试验结果对比(DB1-2与DB4-1)》

《表3 掺矿渣粉水泥性能试验结果对比(DB1-2与DB4-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对比水泥对矿渣粉活性指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值得指出的是,在表3与表4中,DB1-2、DB1-3的3 d、7 d强度分别远高于DB4-1、DB4-2,但加入矿渣粉后,3 d强度后者却反超前者,7 d强度后者也接近或超过前者[2]。这是因为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在生产过程中大都掺加了较多的混合材,早期强度较低。由于混合材与水泥共同粉磨[3],粉磨后矿渣等混合材颗粒较粗,加入矿渣粉后,较细的矿渣粉颗粒有效填充了水泥中粗颗粒的孔隙[2],增加了水泥石的密实度,使水泥早期强度有了大幅度提高,检验出来的矿渣粉早期活性水平高,是一种假象。另外,试验按1∶1比例加入矿渣粉后,混合物中熟料含量很低,水化产生的Ca(OH)2量较少,不足以激发大量矿渣粉的活性,加之熟料量少对后期强度的贡献小,综合表现为水泥后期强度较低,因而检验的矿渣粉后期活性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