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黄帝明堂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对比表》

《表1《黄帝明堂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对比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帝明堂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的灸法学术思想对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灸法是指将易燃的中药材点燃后,借助灸火的温热性刺激和药物的作用,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中医外治方法,主要以艾叶为主。《黄帝明堂灸经》原书是唐代佚名氏撰写的专论艾灸专著,又名《黄帝灸经明堂》,北宋《太平圣惠方》将该书主要内容收载其中,北宋末年刊有单行本[1]。该书详细记载了定穴法、点灸、下火、用火法等灸法的基本知识,并详述所载腧穴的定位与主治。《西方子明堂灸经》是约成书于南宋的灸法专著,其作者不详,现存最早版本为元代熊氏卫生堂重刊本[2]。全书8卷汇集了宋代及以前有关灸法资料,该书注重记载腧穴的部位、取穴方法、施灸方法以及临床主治病症。《黄帝明堂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均是唐宋时期灸法专著,两书在腧穴的数量、划分以及灸治的方法、思想、范围等方面描述不同,详见表1。本文集中讨论两书在腧穴分布、取穴定位、灸治思想、灸法禁忌的异同点,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