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串联质谱不同方法切值的统计结果》

《表2 串联质谱不同方法切值的统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切值调查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使用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和酰基肉碱16项指标按检测方法分为衍生化检测(24家)、非衍生化检测(90家),按不同方法分组进行切值分析。其中瓜氨酸、游离肉碱分为2个切值,游离肉碱低值预示原发性系统肉碱缺乏症,游离肉碱高值预示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缺乏症;瓜氨酸低值预示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症,瓜氨酸高值预示瓜氨血症I型、精氨酰琥珀酸尿症及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结果显示,16项指标不同检测方法切值差异显著(P<0.05)。同一种检测方法实验室的切值也存在差异,采用衍生法检测的实验室间切值变异系数为25.26%~172.05%,采用非衍生法检测的实验室间切值变异系数为18.15%~200.92%,其中苯丙氨酸衍生法和非衍生法实验室间的变异系数最小,3-羟基-十六碳酰肉碱衍生法和非衍生法实验室间的变异系数最大,除瓜氨酸高值、亮氨酸、十四烷酰希酰肉碱和3-羟基-十六碳酰肉碱外,其他各项指标切值衍生法变异系数均大于非衍生法变异系数。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