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月末污染物浓度分布》

《表4 月末污染物浓度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Mike21的水库联调水质预测及影响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结果表明,除COD外,氨氮、TP、TN的浓度分布在3种工况下基本一致。3种工况条件下,COD总体浓度不高,且由赋石水库库尾至下游坝址处呈降低趋势,氨氮、TP、TN的浓度受支流及调水水质影响在水库中部浓度较高,库尾及坝址处浓度较低,以COD浓度分布为例进行分析(图3)可知。工况1即调水工程未实施前,水库初始COD浓度为5.5mg/L,模拟汛期最枯月的水库调度情况,在月末坝址下泄处浓度明显低于库尾。COD浓度由库尾至坝址处逐渐降低,鸭坑坞渠道入流流量较小且库区部分地区底高程较高导致其与水库主体部分露滩。上游入流COD浓度高于18mg/L,三个源项中鸭坑坞渠道入流污染物浓度最低,约为7.5mg/L;陈阳、七管溪受库区附近村庄的生活污染及农田灌溉污染影响,入流污染物浓度最高,约为16mg/L。工况2即调水工程实施后,赋石水库受上游老石坎水库的调水影响,水质总体状况劣于工况1。下游坝址及湖州取水处由于水量交换更新,水质改善,水库中部COD浓度总体保持在15mg/L左右。工况3即调水工程实施后但上游老石坎水库来水水质较差的情况下,库尾至水库中部COD浓度普遍高于18mg/L。其中月末污染物浓度分布见表4。由表4中数据,对比工况1、2可发现,调水工程实施后,COD浓度小于15mg/L的区域占比增大,由52.5%增至75.5%;氨氮浓度受老石坎水库水质影响,大于0.3mg/L的区域占比提高,由6.7%提高至50.6%,但总体满足地表水Ⅱ类水质要求;TP浓度小于0.025mg/L区域占比减小,TN浓度大于1.5 mg/L区域占比增大,主要原因在于上游老石坎水库初始TP、TN浓度较高,调水后对下游水库水质影响较大。对比工况2、3可发现,上游水库入流污染物浓度对下游水库水质影响较大。COD浓度大于15 mg/L区域占比由24.5%提高至59.7%,氨氮浓度大于0.3mg/L区域占比由50.6%提高至78.9%,TP浓度大于0.025mg/L区域占比由70.6%提高至84.0%,TN浓度大于1.5mg/L区域占比由67.55%提高至72.4%。因此,综合3种工况下污染物浓度分布,可以发现联调工程实施后,下游水库水质状况受上游调水水库水质影响较大,如何有效控制上游水库的污染物入河量,降低污染物入流浓度是工程实施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