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巴西、哥斯达黎加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的比较》

《表1 中国、巴西、哥斯达黎加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缓解贫困视域下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基于国内外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制度框架方面,生态补偿扶贫制度框架的设立应当明确其受偿主体的重点是贫困地区,尤其是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聚焦贫困人口脱贫,加强生态补偿政策与脱贫政策,如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等政策的有效衔接,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扶贫政策措施,确保“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工作取得实效。本文认为,当前加强生态补偿与减贫协同作用最重要的是致力于贫困地区补偿机制的完善。在完善补偿机制方面,国内外学者当前主要聚焦于补偿对象的确立以及补偿标准的设置方面。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对生活在贫困地区人口来说,他们的生计对生存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因此,完善的补偿机制的设置对于生态补偿产生良好的扶贫效应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生态补偿对象的多样性以及范围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对于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巴西的Bolsa Verde项目和哥斯达黎加PPSA项目在确立补偿对象方面都有极其完善的模式。以巴西为例,Bolsa Verde通过多家协作机构获取有关生活在各自优先领域的家庭的记录,MMA将这些记录转发给巴西社会发展与反饥饿部(MDS),然后由后者检查这些家庭是否在巴西地籍登记处(CadUnico)注册,是否是Bolsa Familia的参与者,以及他们的月人均收入是否低于BRL77(社会资格条件)。与此同时,IBAMA和Censipam根据联邦法规(环境合格条件)检查该地区的植被,根据这些结果,MMA确定受益人名单,从而以实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高效利用。在补偿标准的设置方面,巴西Bolsa Verde结合社会保障目标设置补偿标准为每户家庭每三个月领取300BRL,这对于极端家庭贫困线(每人每月收入低于77 BRL)是相对较高的;哥斯达黎加采用的市场化森林生态服务补偿机制,符合了市场机会成本的原则(朱小静等,2012),对私人土地所有者形成了正向激励,并且通过基金市场化运作和差异化定价机制,提高了生态补偿基金的效率。而就我国来说,目前生态补偿效益基金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4.75元用于国有林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的管护等开支;0.25元由省级财政部门列支,用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验收、跨重点公益林区域开设防火隔离带等森林火灾预防、维护林区道路的开支。相比巴西和哥斯达黎加等这类生态补偿机制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我国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着补偿客体确立机制不完善、补偿标准偏低的问题,这导致生态脆弱区贫困人口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较差。建议应当从补偿客体的角度来着重设计补偿机制,用机会成本确定补偿标准,提高支付水平以覆盖生态脆弱地区农户机会成本。同时,建议采用统一费率支付的方式,因为相对于不同的支付水平,统一费率支付的方式管理相对简易,成本更低,可操作性强。从而达到从根本上促进贫困地区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以促进生态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