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一些相关参数》

《表1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一些相关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提取活动构造定量参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Motoar Sky MS-670四旋翼无人机系统(图4a)对青海茶卡盆地北缘断裂上发育多级河流阶地的小水桥研究点进行了影像数据的采集。该无人机系统搭载了焦距为16mm的索尼ILCE-QX1相机,保证了影像分辨率高、畸变小以及色彩还原度高的特性,利于后期处理数据时影像特征的提取和匹配。尽管该无人机集成了GPS定位模块,但为了保证数据精度,在开始采集影像数据之前,在测图区域均匀布设了33个地面控制点,之后使用Trimble R8差分GPS(图4b)进行了实测,浮动测量精度在cm级(水平精度:±10mm+1ppm RMS;垂直精度:±20mm+1ppm RMS),有效避免了DEM数据发生扭曲变形。地面控制点为边长40cm(图4c)的棋盘格,保证后期数据处理时地面控制点的中心能够被有效识别。本次采集影像数据时的环境条件为晴朗弱风,一方面能够保证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留地物的光学纹理特性,有助于后期数据处理时进行影像之间的匹配。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60m,保证了较高的地面分辨率,而且能够清晰地从影像上识别地面控制点。为了避免或减少数据缺失或数据空洞现象的发生,将影像的重叠度设置为80%,以保证大部分区域的影像覆盖度在9张以上,并使用较小的摄影角度(约10°)进行影像数据的采集。该无人机系统集成了地面控制站,可以实现预编飞行。通过设置飞行覆盖区域、飞行高度和影像重叠度等参数,根据摄影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自动计算拍照时间间隔,极大地提高了数据获取的自动化程度。在设置好飞行区域后,地面控制站将根据相机参数、飞行高度和影像重叠度之间的关系自动生成“弓”字形航线(图5a—d),再将航线和摄影相关参数上传至无人机后,即可按照预设航线采集影像数据。影像采集过程共耗时约2h,分为4个架次,相邻架次采集的影像所覆盖的区域有一定的重叠(图5e),以便于后期的影像拼接。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一些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