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明清时期文官补子图案》

《表1 明清时期文官补子图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服饰视角下凤在中国古代社会管理中的功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表1所示,可知明清时期文官补子图案区别不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基本相同。以清朝补服图案为例,文官一品用仙鹤图案,其寓意来自《诗经·小雅》中“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以此比喻官员奏对天子之意。同时,仙鹤也是长寿和神仙的象征,是仅次于凤凰的吉鸟、仙鸟。二品文官用锦鸡图案,其羽毛色彩绚丽,据说能驱鬼辟邪,可以绣在帝王冕服之上,也可以插在武将头冠上,表示威仪和高贵。三品文官图案是孔雀,《增益经》中描述孔雀有“九德”:“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因此孔雀是具有贤德、文明品质的吉祥、文明之鸟。四品文官图案的云雁飞行有序、行止有礼,是文明礼仪的象征。五品文官图案是白鹇,产于南方,羽毛洁白,面颊赤红,尾羽纤长。传说宋朝少帝赵昺在崖山时,人送白鹇一只,他亲自喂养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国后,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白鹇为“义鸟”。可见将白鹇作为五品官员补子,提醒官员应行为举止娴雅,对帝王和朝廷忠诚。六品文官图案是鹭鸶,俗称白鸟,因羽毛洁白,飞行有序,提醒官员应公正廉洁,举止有序。七品文官图案是鸂鶒,又被称为“紫鸳鸯”,成双成对,象征忠心不二。八品文官图案用鹌鹑,象征平安吉祥。九品文官图案用练鹊,又称练雀,常衔绶带,象征富贵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