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丰、枯期水化学数据统计表》

《表1 丰、枯期水化学数据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喀斯特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水-岩作用分析——以后寨河流域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喀斯特地区,HCO-3、Ca2+、Mg2+主要来源于石灰岩和白云岩的风化溶解,Cl-、SO2-4主要来源于蒸发岩,K++Na+来源于蒸发岩和硅酸盐岩[10],也受人为污染影响。图2(a)为各站点总溶解性阴离子(TZ-=Cl-+2SO2-4+HCO-3)以及总溶解性阳离子(TZ+=K++Na++2Mg2++2Ca2+)的关系,丰、枯期TZ+略小于TZ-,且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2均大于0.95),说明水体中的阴阳离子电荷数基本平衡[11]。图2(b)表示HCO-3与阳离子总浓度的相关关系,反映碳酸盐岩溶解的相对作用,两者相关性丰水期大于枯水期,且丰水期两者之间斜率大,说明由于丰水期降雨量大,河水流速大,加上CO2的补充加速,会使得岩石的溶解速度加大[9];但丰水期降水的稀释作用强,离子浓度偏低(表1)。图2(c)表示Cl-/(Cl-+HCO-3)与矿化度之间关系,反映蒸发岩在丰枯期溶解的相对作用。两者成正比,且枯水期相关线在丰水期之上,相关程度远比丰水期高,说明枯水期水流滞缓、蒸发作用强,对矿化度影响远大于丰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