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省际人口流动网络凝聚子群密度表》

《表4 省际人口流动网络凝聚子群密度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凝聚子群之间的密度(见表4)分析发现以平均数为分界时,由黑龙江、吉林组成的凝聚子群和由湖南、重庆、四川、湖北组成的凝聚子群的密度较大,分别为1.00和0.58;以3/4分位数为分界点时,由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组成的凝聚子群,由湖北、四川、浙江组成的凝聚子群,由河南、山东、安徽组成的凝聚子群的密度较大,分别为0.58、0.67和0.67。这些密度较大的凝聚子群说明子群内部省份之间人口流动联系较为紧密,联系紧密的子群中都会有经济发展比较好和经济落后的省份,经济发展好的省份由于其经济、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吸引落后地区的人员流入,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其资源、环境和政府的扶持等政策措施,同样吸引发达地区人员流入以创造更大的发展机会和价值,进而实现良性互动,经济发达地区为落后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带动了落后地区的发展,这必须在政府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下才能得以实现。由山西、内蒙古和辽宁组成的子群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组成的子群的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大;由黑龙江和吉林组成的子群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组成的子群影响较大;尽管河南、陕西、山东和安徽组成的子群密度较小,内部省份联系相对不紧密,但是该子群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组成的子群,山西、内蒙古和辽宁组成的子群,海南、浙江、上海、江苏和广东组成的子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组成的子群具有重要的影响;河南、陕西、山东和安徽组成的子群对海南、浙江、上海、江苏和广东组成的子群具有重要影响;以3/4分位数为分界时,子群1受到其他多个子群的影响较为明显,子群1主要以人口流入为主,人口流出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