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 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

《表9 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控制灌溉增氧对超级稻生理生化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不同字母表示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耗水量的比值.表9为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表中Y,Yt,E,WUE分别为总产量、理论总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从表中可看出,早稻全生育期最大节水率达14.6%,晚稻达18.5%,体现了控制灌溉模式独有的节水特性.同时,通过对比早、晚稻的耗水量,可看出早稻的明显低于晚稻,其主要原因是晚稻条件下气温过高、光照强度等因素导致了早稻条件下耗水量明显低于晚稻条件下.其次,早稻条件下处理CK的耗水量低于处理WP,JX的,表明增氧处理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稻根系吸收水分.同时,对比各处理的产量,可看出4种处理下的水稻总产量均是处理YS下的最高,但总体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处理YS的有效穗数较多.最后,水分利用效率按处理排序由大到小为WP,JX,CK,YS.最终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增氧处理WP和JX其最大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处理CK,早稻条件下提升了6.8%,晚稻条件下提升了9.2%;更高于处理YS,早稻条件下提升了8.9%,晚稻条件下提升了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