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不同处理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构成》

《表7 不同处理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畦灌与施肥时机对土壤硝态氮分布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产量如表7所示。不同液施条件下各处理的产量有显著差异(P<0.05),T8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了7 869.2 kg/hm2;不同处理之间的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T8、T6、T9、T3、T7、T5、T2、T4、T1。由表可以看出在畦宽3.2 m(T7、T8、T9)条件下,小麦平均产量7 684.5 kg/hm2,显著高于畦宽1.5 m条件下平均产量6 824.5 kg/hm2和2.3 m条件下平均产量7 265.21 kg/hm2。在60 m畦长时,其平均产量为7 332.29 kg/hm2,高于40 m畦长(产量为6 794.94 kg/hm2)、低于80 m畦长(产量为7 646.01 kg/hm2)。在全程液施条件下各处理平均产量为7303.47 kg/hm2,高于前半程液施(6 893.02 kg/hm2),低于后半程液施(7 577.77 kg/hm2),在此组合条件下,作物产量提高1.68%~19.89%。畦宽、畦长和施肥时机对产量的贡献率为37.2%、37.3%和23.9%。产量指标极差数据分析表如表8所示,影响作物产量的主次顺序为主A、B、C次,但三因素数值相差较小,表明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相仿,与方差贡献率所呈现的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