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心理干预诊疗体系具体内容》

《表6 心理干预诊疗体系具体内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型肺炎疫情中心理干预机制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目前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士共分为三类:一是精神科医生。据统计,全国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不足2000家,精神科医师不到3万人。精神科医师主要担负1600万重性精神病人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8],这已经让其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更谈不上保障社会公众的基本心理健康。二是心理咨询师。人社部于2001年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并于2002年正式启动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但于2017年宣布停止此项资格证考试。在此期间,全国有300多万人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其中约130万人获得了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心理咨询师考试停止后,这些心理咨询师如何继续合法专业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心理治疗师。国家卫健委于2015年开放初级心理治疗师考试,允许医学或者心理学毕业生报考,希望让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加入到心理治疗师队伍中,合法合规地为大众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但目前我国只有5000余名的心理治疗师,专业人才数量严重短缺。由此可见,目前社会上对于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的空缺,亟待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技术过硬且能对精神疾病进行诊疗的心理咨询师去填补。上述三类提供心理干预的专业人员按照来访者心理健康程度的不同,可以形成有效的互补,共同助力建设完整的心理干预诊疗体系。心理干预诊疗体系具体内容见表6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