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全球价值链分析情况》

《表4 全球价值链分析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互联互通蓝图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风险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资料来源于作者根据OECD.Stat公布的数据计算整理;(2)数据更新至2011年;(3)括号内的数字为当年排名/名。

为r国i产业的前向参与度,即r国i产业国内增加值占外国总出口的比重,比值越高表明r国该产业全球价值链上游;为r国i产业的后向参与度,即r国i产业出口中外国产品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值越高表明r国该产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下游。选择2017年GDP全球排名前10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库中抽取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和201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OECD相关数据更新至2011年),经过整理计算得到全球价值链分析表(见表4)。通过表格分析,不难发现1995—2011年的17年间我国产业总体的后向参与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前向参与度提升较为缓慢,虽然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程度较高,但是产业总体水平上一直处于较低的国际分工地位。更为严重的是,根据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近40年里,全球价值链中研发与设计、市场和服务环节的价值量不断上升,而中间制造环节的价值量呈现下降趋势[37],这更加剧了我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产业的不利境地,直接导致我国在世界分工中缺乏强有力的话语权,没有话语权即没有标准和规则制定的主动权,致使我国部分产业长期处于全球产业发展的被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