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教学重点与开放式教学内容》

《表1 教学重点与开放式教学内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结构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稳定基础知识框架的前提下,我们也着力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表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技发展前沿,力求取材新颖。众所周知,多数学生对结构化学课程有畏难心理,影响学习信心与兴趣。针对这一普遍情况,我们适当丰富了绪论课中前沿知识的内容,介绍了结构化学知识在药物设计、晶体工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相关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素养,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获得强大的学习动力,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结构化学的重要性,产生学习兴趣,激发起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课程理论性教学内容,我们也力求引入内容相关的前沿进展,使学生认识到,结构化学远非脱离实践的无用理论,而是活跃于学科前沿的富于生命力的学说。例如,在分子轨道理论的学习中,我们加入量子化学计算的一些最新进展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化学的重要作用;介绍VSEPR(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学说时,我们介绍了该学说近期在Science发表的研究成果,即超高压体系中Cl3-离子微观结构中的应用[3]。Cl3-离子存在于超高压化合物Na Cl3晶体结构中,晶体学结果表明3个氯原子近似直线排列,文章作者采用VSEPR规则,认为中心氯原子用5个电子对中的2个与两端氯原子相连,圆满解释了离子的电子结构与几何结构;Science杂志曾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4],其中“自然界中手性原则的起源是什么”与分子对称性紧密相关,我们以此问题为契机鼓励学生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分子手性与生命起源的关系”,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启迪思维;考虑到农科院校的专业特点,我们在晶体部分介绍了基于靶标晶体结构的绿色农药分子设计[5],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结构化学知识在前沿领域的重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