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肾胺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患者入组标准:(1)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2)接受PCI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预后随访失联;(2)有精神疾病史(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及抑郁症等);(3)伴有恶性肿瘤;(4)伴发急、慢性感染性疾病;(5)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6)术前或术后肾功能异常;(7)术后并发对比剂相关急性肾损伤。通过PASS 15软件计算样本量,Log-Rank法比较预实验高肾胺酶组与低肾胺酶组生存时间差异(高肾胺酶组、低肾胺酶组生存率分别为70%、40%,需要130例患者才能在α=0.05显著水平下获得90%把握度并检测到此差异)。研究入组12个月,随访36个月,在21例发生MACE时进行最终分析。选取同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未接受PCI治疗的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冠心病组、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高脂血症、BDNF、肾胺酶、PCI术后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及预后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