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表1 各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呼吸支持模式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及血清IGF-1与VEGF水平的影响观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三组间各项比较,P>0.05

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327例胎龄<34周需行呼吸支持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出生体质量<2 000 g或胎龄<34周,出生后需行呼吸支持治疗,吸氧时间2周及以上早产儿;排除标准:唇、腭裂,先天性呼吸道畸形等先天畸形疾病患儿,先天性心脏病、脑、肺发育不良等遗传代谢疾病患儿,未坚持到末次ROP筛查患儿。根据呼吸支持模式分为三组,142例经鼻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患儿为NCPAP组,102例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通气(HHHFNC)患儿为HHHFNC组,83例常频机械通气(CMV)患儿为CMV组;各组患儿性别、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构成、胎龄、出生时体重、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