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FFT给出的空间频率及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表1 FFT给出的空间频率及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驻波法声速测量仪的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Origin的寻峰功能及式(2)和式(3)可以确定这12个峰的空间频率F,波长和频率,如表1所示。除了40 k Hz的基频以外,还存在其它的频率成分,在29.1 k Hz,32.2 k Hz,34.3 k Hz,36.3k Hz,47.8 k Hz,64.4 k Hz,72.7 k Hz,80.0 k Hz,119.1k Hz,159.1 k Hz和198.3 k Hz等处也有信号,这与赵洁等[13]的报道基本一致。分析可知80.0 k Hz、119.1 k Hz,159.1 k Hz和198.3 k Hz分别是40 k Hz的二倍频、三倍频,四倍频和五倍频;64.4 k Hz是32.2 k Hz的二倍频,72.7 k Hz是36.3 k Hz的二倍频。所以,实验观察到的声压与声波接收器位置关系是不同频率的声波形成的驻波的总效果。信号源的频率不纯引起的次频共振现象是次峰和再次峰形成的重要原因。次峰和再次峰是所有次频信号共同作用形成的,不能只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