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榆次乡村庙会月份分布》

《表4 榆次乡村庙会月份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清代中期以降榆次乡村庙会的分布特点》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榆次庙会的逐月分布(见表4),很不均匀。庙会集中在农历3至10月,即春、夏、秋三季,庙会数分别为42、41、59占全年庙会数的94.7%。冬季庙会稀少,农历十、十一、十二月三个月总计庙会数仅为8。这主要与榆次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榆次位于北纬37°68',冬季严寒,不利于露天的庙会活动。榆次乡村庙会数最集中的两个月份是农历7月(33次)和4月(26次),这与这两个月份适宜的气温条件密切相关。特别值得注意是榆次春夏两季降雨偏少,民间素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而秋季雨水较为集中,榆次历史上旱、涝、蝗、狼、震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但以旱灾为甚。对此,《民国榆次县志》多有记载:榆次“惟春季多风及小飓风,每苦于旱,冬季多西北风”。[4]由于旧时代科技文化不发达,面临各种灾害而生活无助的人们,无奈将生存和生活的希望寄托于神灵,每逢天旱年头特别是春夏耕种时节不免“急时抱跪拜”,跑去各类庙宇敬神祈禳,因此这两个月份寺庙香火就特别旺盛,相应地庙会也就相对集中。榆次庙会集中于春、夏、秋三季,它与当地的农事活动是同频的。例如春季的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圣诞日,榆次有7个村庄均选定在该日开办庙会。乌金山镇西蒜峪村据说为紫金山(3)农历四月初八祈雨会始发地,其祈雨仪式在当地特别出名,“祈雨者身挂切草刀,领拖铁镣,臂扎柳叶刀,随队伍上紫金山祈雨”[5]333。当地被称之为“武祈雨”。《同治榆次县志》载:“施霖洞,在源涡村。康熙庚子年创建……内供龙神及空王佛。邑令尝祷雨于此。”(4)《榆次乡村简志》载:兴治村“曾有农历七月初二请龙王祈雨,期盼有好收成”的风俗。[5]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