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岩石圈黏度结构,汶川地震在各地震震源处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MPa)a)》

《表3 不同岩石圈黏度结构,汶川地震在各地震震源处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MPa)a)》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08年M_W7.9汶川地震后青藏高原东缘强地震丛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强黏度结构指图2b实线的黏滞系数组合,弱黏度结构指图2b虚线的黏滞系数组合,有效摩擦系数为0.4,应力投影方向见表1

大量研究表明震后下地壳与上地幔的黏弹性效应会导致地壳应力场持续调整,从而提前或推迟后续地震的发生时间(Freed和Lin,2001;Freed,2005;He等,2011).在此过程中,岩石圈的流变学结构对震后黏弹性效应有着重要影响:即黏滞系数越小,松弛时间就越短;反之,松弛时间就越长.为探究岩石圈流变学结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参考前人关于青藏高原东缘流变学结构的研究成果(张晁军等,2008;邵志刚等,2008;England等,2013;Huang等,2014),将模型的黏度结构降低约0.5~1个数量级(图2b虚线).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强度的岩石圈黏度结构主要影响震后库仑应力变化量,对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影响很小.黏滞系数取值越弱,各地震震源处震后库仑应力变化的量值就越大.但黏滞系数取值的不确定性没有改变汶川地震对芦山、康定与九寨沟地震都有促进作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