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主要植物生长素检测技术简况》

《表1 主要植物生长素检测技术简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植物生长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示数据主要参考苏招红等(2016)一文。

植物生长素检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植物生长素研究的不断深入(表1)。内源植物生长素的测定虽然备受关注,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制约生长素研究的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突破。现有的检测生长素含量的方法中,除了利用DR5/DII-VENUS等标记的方法外,其他涉及到生长素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都存在一个重要局限,就是受制于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和检测元件的灵敏度。另外,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量低且处于动态变化中,在测量植物内源生长素时通常将采摘的新鲜样本用液氮迅速冷冻并储存于-80oC冰箱中,待要进行样品生长素测定前预处理实验时再取出,以此来提高样本量和降低人为误差。有研究报道利用LC-MS/MS测定了马铃薯匍匐茎各个阶段形成期、匍匐茎膨大期、块茎膨大期和块茎成熟期的IAA含量,结果发现IAA含量峰值发生在匍匐茎膨大时期(刘丹等2019)。但是这一结果与前人的测量结果存在很大差异,Roumeliotis等(2012)发现IAA在匍匐茎膨大前含量最高。除了作者分析的存在栽培条件等原因外,可能也与该方法前处理步骤复杂且样品需求量大相关,该实验中每一样品均为5、6株材料组成的混样,且需要用液氮研磨成粉末后测定激素的含量。因此植物生长素测量方法不仅需要高灵敏度以检测微量生长素,还需要宽广的检测范围以适应不同植物材料的需求。而实现对植物原位、实时、高灵敏、高分辨率的检测,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尤其适用于对组织中某特定器官和细胞群以及某些濒危珍稀植物内源生长素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