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生态系统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标志物的分子构成、提取方法、研究意义和关键参数》

《表1 生态系统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标志物的分子构成、提取方法、研究意义和关键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物标志物及其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CL,平均碳链长度;CPI,碳优势指数;ACL=Σ(n×Xn)/Σ(Xn),CPI=0.5×[Σ(Xeven)/Σ(Xodd)+Σ(Xeven)/Σ(Xodd+2)],其中X为含有一定碳原子数量的正构烷烃、脂肪酸、脂肪醇的浓度,n是碳原子数量,even代表偶数碳,odd代表奇数碳;ACL和CPI均可指示植物来源脂类的降解程度。ω-C16/ΣC1

在生态系统的研究中,生物标志物在土壤碳氮循环以及食物网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常用的生物标志物种类包括脂类、糖类、木质素酚类、氨基酸和氨基糖等(图2)。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指征植物或微生物不同组织来源的有机质在土壤、沉积物或水溶性有机质中的相对丰度和降解状况,因此可为解析天然有机质的来源、保存机制和动态变化提供重要的信息(表1)。此外,伴随着气相/液相色谱与稳定同位素质谱联用仪的开发(Hayes et al.,1990),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已从简单的含量分析发展到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与2H、13C、15N、18O等稳定同位素分析相结合,生物标志物的单体同位素在植物水源示踪(Tipple et al.,2013),微生物碳源分析(Fogel et al.,2016),植物与生态系统碳周转(Ishikawa et al.,2016)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