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拉伸方向条件下的施密特因子最大值的加权平均计算结果》

《表5 不同拉伸方向条件下的施密特因子最大值的加权平均计算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组织及织构对铌微合金钢平面各向异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关于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的研究表明,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平面各向异性与晶粒组织及织构密切相关[4-10]。在本研究中,不同取向实验钢薄板的晶粒组织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平均晶粒尺寸无明显差异,且沿轧向不同方向上未表现出带状组织差异。因此,晶粒组织不是造成本研究中实验钢力学性能平面各向异性的原因。根据ODF织构分析可知,实验钢板的退火织构主要由{001}<110>、{115}<110>、{112}<110>、{111}<110>和{111}<112>织构组成。为了便于分析织构对实验钢板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可将实验钢简化为含5种单组分织构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板材。单组分织构板材的屈服强度σ0.2=τc/(cosφcosλ)max(φ为外加载荷与滑移面的夹角,λ为外加载荷与滑移方向的夹角,τc为临界分切应力)。当τc=1时,cosφcosλ称为施密特因子ηs,(cosφcosλ)max为拉伸轴向[uvw]相应的ηs的最大值(ηmax),则有σ0.2=1/ηmax。由此可见,施密特因子的最大值ηmax越大,则对应的屈服强度越小。对于BCC金属,在室温下变形时,{110}<111>和{112}<111>滑移系通常作为主要滑移系。表4为{110}<111>和{112}<111>滑移系开动的情况下,实验钢成品织构主要组分在不同拉伸方向条件下的施密特因子最大值ηmax。为了更清楚地表征ηmax与拉伸方向的关系,将表3中的织构体积分数与表4中的计算结果加权平均,结果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