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我国几项痤疮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与结果》

《表2 我国几项痤疮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与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痤疮和荨麻疹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我国目前关于痤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及大学生人群。2008年Shen等[25]对我国6个城市共17 345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痤疮的粗患病率为8.1%;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小于25岁人群中,现在吸烟、过去吸烟、饮酒是痤疮的危险因素。不同调查显示在青少年和大学生中,痤疮的患病率介于9.9%~53.5%之间[4,6-7,26-37]。患病率差异大可能与诊断和抽样方法的异质性有关,例如部分研究采用的诊断方法为体格检查,部分研究则采用电话访谈+面谈的形式(表2)。后者结果的可靠性不足,极可能引入错误分类偏倚。部分调查甚至未报告抽样方式,其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及可靠性尚未可知。吴铁强等[27]于2005年对珠海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痤疮患病率高达53.5%;年龄较大,睡眠时间少,使用化妆品,中性、油性皮肤和混合型皮肤是痤疮的危险因素。2008年石云等[28]对冀南地区城乡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痤疮患病率为39.1%,嗜食肥猪肉、糖类、油炸类等食物是城市青少年痤疮的危险因素。2013年黄克等[29]对惠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痤疮患病率为47.36%,吸烟与痤疮的关联不显著,该结果与Shen等[25]的结果不一致;食用蛋制品、辛辣食物、白肉、红肉,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和使用化妆品均显著增加痤疮的患病风险。综上,痤疮发病与饮食、皮肤类型有一定相关性,但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