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三类媒体报道的信源比较》

《表5 三类媒体报道的信源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公共卫生议题的传播学反思——以2005—2018年疫苗事件为分析样本》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4可知,共引用493个信息来源。三类媒体引用次数最多的信源为“官方机构”,频次为308次(62.47%)。“官方机构”可细分为政府公告、新闻发布会、官员言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等,具有权威性,成为疫苗事件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反映出政府在公众心目中具有较高的信任度。次之是“媒体机构”的信源,频次共计76次(15.42%)。其余四类信源使用率依次是:“非政府组织”41次(8.32%),“专家学者”40次(8.11%),“普通民众”21次(4.26%),反映出我国公民参与社会公共讨论的开放度和平台还有待提升和拓展。“模糊信源”引用频次仅为7次(1.42%),慎用该项信源,以透明、真实的信源组织报道、告知受众。反映主流媒体对民众的负责任态度与职业操守。对比而言(见表5):“中央级媒体”的信源多为官方机构,如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权威机构。事发地媒体和南方系媒体的信源除了“官方机构”外,“非政府组织”和“专家学者”的信源较多,反映出地方媒体设置议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普通民众”的采访展示了地方媒体积极呈现民间话语和民间视角的新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