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南太行8个自然风光型旅游景区使用者满意度评价》

《表4 南太行8个自然风光型旅游景区使用者满意度评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文旅融合背景下自然风光类景区多功能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南太行旅游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验证数据统计结果的可靠性,通过调查问卷法及访谈法,针对景区的两大主体人群即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以量化的形式反映人们对景区开发和建设的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从中选取20个具有代表性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以5分制对指标进行打分,乘以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得到样本景区的综合评分,最终结果见表4,将满意度评分细分为满意:3~3.2;比较满意:2.7~2.9;一般:2.5~2.7;较不满意:2.3~2.5;不满意:2.1~2.3五个等级,并与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表2对应。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数值与景区使用者满意度评价结果的比较以验证模型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一步完善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其中90%的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功能耦合协调度与使用者满意度基本一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如万仙山、八里沟、宝泉、云台山等景区依托本身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倾心打造优美景观的同时注重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发展,服务的完善和提升,满足本地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吸引外来游客开展旅游工作,景区使用者满意度较高;少数景区耦合协调度状态与使用者调查结果略有出入,如王屋山景区的多功能耦合协调度达到中度协调,但是居民满意度仅为一般,除了景区目前有一部分区域及景点如王母洞景区正在开发建设,尚未形成完备的建设体系,基础及服务设施没有完全到位等阶段性特殊因素之外,不排除评价主体的主观原因。总体来说,本次构建的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多功能耦合协调模型评价方法基本是符合实际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