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V=7处气动阻尼分项的贡献》

《表3 V=7处气动阻尼分项的贡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风攻角下薄平板断面颤振机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3给出了V=7下,气动阻尼子项随攻角的变化情况。由图6可知,在0°攻角和3°攻角下,气动阻尼及其子项分布规律类似,其原因在于在两种攻角下,影响气动阻尼明显的关键颤振导数A1*,A2*,H3*非常接近。同时,由于A2*取值较大,非耦合项-0.5υA2*提供的气动正阻尼较大,耦合项-0.5μυΨ′sinψ′提供的气动负阻尼在折算风速大于7后才开始显著增大,因而颤振临界风速较高。在5°攻角下,耦合项气动负阻尼较0°,3°攻角下的值略有增长,非耦合颤振导数A2*的显著减小导致了气动正阻尼在总阻尼中的比重显著减小,使得总阻尼为零时对应的折算风速更低,颤振性能显著弱化。在7°攻角下,A1*,A4*和H3*产生的显著变化也略增强了耦合气动负阻尼,A2*的大幅减小导致了非耦合气动正阻尼相比其他攻角有大幅度的减弱(V=7下,耦合正阻尼由0°的2.7%降至0.4%),这是导致该攻角下颤振性能进一步弱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随着攻角的增大,A2*的显著减小导致的气动正阻尼比重显著降低是薄平板在大攻角下颤振性能弱化的首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