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断裂带滑动速率:基于地震活动性资料估计海原断裂倾角》

《表1 断裂带滑动速率:基于地震活动性资料估计海原断裂倾角》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地震活动性资料估计海原断裂倾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b、c、d为不同的学者给出的走滑分量,其中a来源于陈涛(2014)、戴洪宝和许继影(2016),b来源于胡亚轩(2009)、李强(2013),c来源于崔笃信(2009)、张晓亮(2011),d为本文结果.

为了验证本文断层倾角结果的正确性,我们利用GPS观测数据反演了海原断裂带的滑动速率.GPS所观测的地表位移是块体的刚性运动、断层位错以及块体内部弹性形变共同作用的结果(李煜航等,2014),块体内部弹性形变远小于前两者,在一般情况下忽略不计.本文在使用位错模型反演断层速率时,通过跨断层的数据对去除块体刚性运动的影响.数据对分别位于断层两侧,且距断层的相对距离相当,但不能离断层过近以免造成奇异.在西段构成2对数据对分别是(G067,G086)、(G006,G092),中段构成2对分别是(G007,G019)、(G010,G085),东段构成2对分别是(G016,G023)、(G017,G018).在西、中、东段断层平面倾角为71°、72°、65°时,深度分别取8km、8km、10km(依据图3).基于二维断层滑动模型(Singh and Rani,1996;Singh et al.,2003)计算出西段的滑动速率为5.0mm·a-1、中段的滑动速率4.5 mm·a-1、东段的滑动速率为1.0mm·a-1.该结果与前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见表1),同时印证了西段处于相对快速的挤压造山构造背景,东段反映出大型断裂带尾端的挤压调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