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反应条件的优化a:铜(Ⅰ)催化丙炔酸、仲胺、醛和甲醛一锅法交叉偶联构建非对称1,4-二氨基丁炔》

《表1 反应条件的优化a:铜(Ⅰ)催化丙炔酸、仲胺、醛和甲醛一锅法交叉偶联构建非对称1,4-二氨基丁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铜(Ⅰ)催化丙炔酸、仲胺、醛和甲醛一锅法交叉偶联构建非对称1,4-二氨基丁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首先,选用N-甲基烯丙胺、异丁醛、丙炔酸和甲醛的多组分交叉偶联为模型反应,以CuCl2为催化剂对该反应进行研究.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当2.5 equiv.的N-甲基烯丙胺(1a),1.0 equiv.的异丁醛(2a),0.7 equiv.的丙炔酸和甲醛在90℃反应时,以良好的产率获得产物4a(表1,Entry 1).然后对Cu Br2、Cu(OAc)2、CuI、CuCl和CuBr等催化剂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Cu I在该交叉偶联反应中的效果最佳(表1,Entries 2~6).另外,无论减少Cu I的用量到20 mol%还是增加其用量到40mol%,产物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1,Entries 7,8).此外对催化剂的组合形式进行了筛选,将CuCl2分别与CuBr2、CuCl、CuBr或Cu I配合使用时,产率分别达到68%~83%(表1,Entries 9~14).为进一步提高反应收率,以Cu I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溶剂的类型对反应有较大的影响(表1,Entries15~19).选用极性溶剂:乙腈、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时,可获得良好的反应收率(67%~85%),尤其是乙腈作为溶剂时,得到85%收率的目标产物(表1,Entries 15~17).然而,当使用非极性溶剂甲苯时,反应收率大大降低(表1,Entry 18).值得注意的是,在无溶剂条件下,该反应仍能以73%分离产率得到目标化合物(表1,Entry19).随后,在研究反应温度对一锅法的反应的影响时(表1,Entries 20,21),发现在75℃下的反应产率较高,而微波反应时间的变化对反应产率影响不大(表1,Entries 22,23).最后,考察了第一步反应过程中微波作用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缩短微波反应时间至10 min,收率会有明显降低(75%),而延长微波反应时间亦无法提高目标产物的产率(表1,Entries 24,25).最终确定表1中的Entry 20为最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