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英雄岭地区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天然气及硫酸盐中硫同位素组成》

《表2 英雄岭地区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天然气及硫酸盐中硫同位素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硫化氢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硫化氢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微生物成因、热化学成因和岩浆成因等3类[8]。微生物成因的硫化氢一般通过地层还原菌对硫酸盐的异化还原作用而形成,主要发生在埋藏较浅、温度较低(0~80℃)的地层中,其生成硫化氢的量较小。英雄岭地区SX58取样深度为5 502~5 514 m,地层温度约为181~182℃,超过生物还原所需要的温度,且生物成因的H2S的硫同位素组成较轻,其δ34S值一般分布在-10‰~5‰[6],而研究区的硫化氢中δ34S值高达32.5‰(表2),因此可以判断研究区硫化氢为非生物成因。岩浆成因的硫化氢含量极不稳定,柴西英雄岭地区渐新统沉积地层中未发现岩浆活动,不具备形成岩浆成因的条件。热化学成因包括烃类热裂解(TDS)和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由于烃类有机质中的硫化物含量低,远不及碳酸盐中的含硫丰度,因此热裂解(TDS)形成的硫化氢含量一般较低。虽然英中地区硫化氢含量较低,但硫酸盐含量较高,地层温度已经超过裂解成因范围(大约120℃),英西地区具有裂解生成硫化氢的发育条件,但钻井少见硫化氢气体,因此英中地区硫化氢来源于热裂解的可能性较小。我国含硫化氢气藏以热化学还原反应(TSR)为主[8],地层中硫酸盐与烃类在热力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硫酸盐矿物被还原生成H2S和CO2等酸性气体,TSR反应实际上是硬石膏一边溶解一边被还原的过程,且TSR的反应速率受控于硬石膏的溶解速度,在烃类发育的硫酸盐—碳酸盐地层中,易形成TSR成因的含硫化氢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