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外泌体与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比较》

《表1|外泌体与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与热点》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尽管人体内存在着多种干细胞,但体内干细胞的总含量比较低,且细胞治疗中对于干细胞的数量及质量要求都很高,还要规避干细胞治疗带来的肿瘤风险、血栓形成、各种不良反应及伦理问题等。外泌体所具有双层脂质膜使其内容物不易被各种酶降解且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纳米级的直径可使其避免吞噬细胞的吞噬,其母细胞的生物学信息通过激活细胞表面受体,与靶细胞膜、靶细胞融合和特殊的信号通道产生生物学效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对于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有别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外泌体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中可能是通过下调神经元凋亡、上调线粒体功能、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缺氧等机制来恢复神经元功能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但并不能促进神经血管再生,而且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神经元表现出双重作用,既可保护神经细胞,也可加速神经细胞凋亡。因此,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较单纯外泌体有更大的神经治疗潜力,会给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更精准的治疗,或许能从本质上恢复神经血管的功能及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从而更大程度改善其预后,见表1。干细胞源性外泌体能规避单纯干细胞移植所带来的诱导微血管栓塞及免疫排斥反应,其治疗的安全性、作用效果可能会优于单纯干细胞治疗,并且可以在不失去功能的情况下安全储存[46],可在特定的条件下培养大量干细胞源性外泌体而达到节约成本及时间。尽管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创伤性脑损伤中的治疗局限于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中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针对外泌体现有的分离方法主要有超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超滤法、聚合沉淀法、免疫亲和捕获法等,均具有含量低或纯度低等缺点。因此,对于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治疗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