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处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与用量》

《表2 不同处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与用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粉碎与颗粒秸秆高量还田对黑土亚耕层土壤有机碳的提升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试验设置玉米粉碎与颗粒两种秸秆形态,以当地常量还田的秸秆用量为基准(玉米收获后剩余地上部的总量,每年约为15 t·hm–2),分别设置1倍量(15 t·hm–2)、3倍量(45 t·hm–2)、5倍量(75 t·hm–2)3种梯度处理,并以秸秆不还田(CK)为对照,共计7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设21个田块,随机区组排列,每个田块为长4 m、宽4 m(6垄)共计16 m2。供试秸秆取自当地玉米收获时随收割机粉碎后的玉米秸秆,长度为10~15 cm,倍量增加的秸秆主要来自当年不翻耕的邻近田块。将收集起来的秸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风干后用作玉米粉碎秸秆还田处理(FS),另一部分收集起来用HC-2000型粉碎机粉碎后过2 mm筛,按照30%~35%比例添加蒸馏水,搅拌均匀后用FTHBCX350型环模秸秆颗粒机挤压制得直径4 mm、长度4~6 cm的棒状固体,即秸秆颗粒(KL)。各试验处理编号以及用量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