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现生非真水龙骨类鳞片大小》

《表1 现生非真水龙骨类鳞片大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内真水龙骨类鳞片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最新的蕨类植物系统演化树作为框架(图1),将各个类群的鳞片性状特征进行总结,可以归纳鳞片的演化趋势如下:蕨类植物基部类群不具有鳞片,如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莎草蕨科(Schizaeaceae)、海金沙科(Lygodiaceae)、金毛狗科(Cyatheaceae)、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蘋科(Marsileaceae)和槐叶蘋科(Salviniaceae)等。这些不具鳞片的蕨类植物只具毛或称毛状物(毛状物有时也被认为是单列细胞的鳞片);在水龙骨类的基部类群才出现了窄鳞片,这类鳞片仅由几列细胞(一般少于5列)构成,鳞片的长度远远大于其宽度,鳞片的长宽比基本上均大于5,多数情况下大于10(表1,图2,3),如鳞始蕨科(Lindsaeaceae)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的鳞片;位于蕨类植物系统演化树的冠部比较分化的真水龙骨类中才出现了典型的宽鳞片,此类鳞片由多列细胞(通常多于20列)构成,鳞片的长度并不明显大于其宽度,鳞片的长宽比多数情况下小于5,甚至还出现鳞片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其宽度的情况(表2,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