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第1~11组淋巴结转移率与第12~14组肺内周围区淋巴结转移率关系在m GGO高量化、m GGO低量化组中的情况Tab 2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No.1-11 a

《表2 第1~11组淋巴结转移率与第12~14组肺内周围区淋巴结转移率关系在m GGO高量化、m GGO低量化组中的情况Tab 2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No.1-11 a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CT表现为T1期高、低量化混合性磨玻璃样变肺癌肺内周围区淋巴结清扫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高量化组:50%≤实性成份占比<90%;低量化组:10%≤实性成份占比<50%

60例患者中,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结转移水平的纵隔+肺门区/叶间区淋巴结,即第1~11组淋巴结的总体转移率为2.82%(19/673),取材的肺内周围区淋巴结(第12+13+14组)总体阳性率为5.75%(21/365),转移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见表2。在50%≤实性成份<90%的m GGO高量化组中第1~11组淋巴结转移率6.51%(19/292);第12~14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32%(12/16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P>0.05)。而在10%≤实性成份<50%的m GGO低量化组中,第1~11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0/381),第12~14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48%(9/2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P<0.01)。横向比较在50%≤实性成份<90%的m GGO高量化组和10%≤实性成份<50%的m GGO低量化组第1~11组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1,P<0.01),见表3。比较两组第12~14组肺内周围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2%、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