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薄壳山核桃种子不同长度胚根的断胚根处理》

《表1 薄壳山核桃种子不同长度胚根的断胚根处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断胚根处理对薄壳山核桃籽播苗生长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试验于2019年3月上旬至9月中旬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浙江农林大学潘母岗现代林业示范基地(30°17′N,119°33′E)进行。试验材料是来自生长势一致的薄壳山核桃‘波尼’30 a生树、有活力的大小相近的种子。种子经催芽处理(温度:29℃,湿度:90%)后,根据不同的胚根长度,将催芽种子分为胚根长度小于2 cm、2~4 cm、大于4 cm三个等级,并对不同长度的胚根进行不同的断胚根处理(表1)。本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粒种子。于3月下旬断胚根处理后,将种子播种到含有一定基质配比(V田园土∶V缓释肥∶V泥炭∶V珍珠岩∶V山核桃蒲壳∶V砻糠∶V有机质=13∶2∶50∶5∶5∶10∶15)的无纺布容器袋(口径×高:8 cm×14.5 cm)中,浇透水后置于大棚内培养。观察并统计各处理下种子的出苗率,待完全出苗后,于5月中旬将容器苗转移到更大的无纺布容器袋(口径×高:15 cm×20 cm)中进行培养,于6月中旬(生长前期)和9月中旬(生长后期)测定生长、根系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