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维生素治疗MIRI的临床试验研究》

《表1 维生素治疗MIRI的临床试验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维生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维生素与MIRI关系密切,生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形式多样。甲基三苯基膦(methyltriphenylphosphonium,TPMP)和三苯基膦(triphenylphosphonium,TPP)阳离子很容易通过非载体途径穿过脂质双分子层并在线粒体中积累。新近研究则集中于开发经TPP阳离子表面修饰的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用于线粒体靶向给药。Zhang等[35]构建TPP与D-α-生育酚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d-alpha tocopherol acid polyethylene glycol succinate,TPGS)表面修饰、丹参酮IIA(tanshinone,TN)负载的脂质聚合物纳米载体(lipid polymer nanocarriers,LPNs)治疗心梗。他们的结果发现,TN/LNPs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因此,TPP-TPGS/TN/LPN有望成为高效输送药物治疗MIRI的新方法。Baguisi等[36]在广泛使用的大鼠I/R模型改良版本中以不同的剂量、途径和时间建立有效给药条件,发现a-硫辛酸的新型衍生物CMX-2043在缺血前、缺血损伤期间和再灌注后均具有保护作用,且在缺血前注射时可发挥最佳效应,为临床试验提供了丰富的证据资料。Safari等[37]研究表明,在I/R前联合应用1,25-(OH)2D和白藜芦醇可促进过氧化氢酶基因转录,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为维生素与药物联合应用改善MIRI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讨不同维生素防治MIRI的临床疗效(表1)[38-44]。有研究发现,尼可地尔是一种含有硝基结构的烟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开放K+-ATP通道和扩张血管的作用[41]。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PCI过程中使用尼可地尔可减轻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改善短期临床效果[45-46]。Emadi等[38]发现,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前静脉注射10 g VC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室功能,并缩短ICU住院时间,但是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同时,Alexander等[47]发现,接受CABG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在术前3~10 h及术后30 d给予每天250 mg的5-磷酸吡哆醛未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或非致命性心梗的发生率。上述试验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了大量方法参考,但是由于受到研究对象、样本量、药品种类及剂量、给药时间、观察指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维生素治疗MIRI的临床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