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三大城市群不同方式交通发展指数及其标准偏差》

《表2 三大城市群不同方式交通发展指数及其标准偏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供给侧的区域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无数据。

2) 公路交通区域间较为均衡,水运发展差异显著。将综合交通发展指数分解到各交通方式,通过均值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其标准偏差(图1,表2),发现除公路交通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外,其他各交通方式区域差异均十分明显,反映了城市群间综合交通发展各有特色。公路交通作为普适性交通方式,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发展指数标准化值均在1.0左右,标准偏差仅为0.041,长三角稍具优势,京津冀和珠三角之间发展水平基本相当。其他运输方式中,水运标准偏差达到0.400,显示出了巨大的区域差异;铁路、航空和管道运输标准偏差分别为0.268、0.226和0.230,区域差异也较为突出。水运领域,长三角地区优势突出,指数达到1.426,明显高于珠三角与京津冀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水运发展相对落后,仅为0.631。铁路和航空运输京津冀地区最具优势,铁路方面,京津冀发展指数标准化值达到1.201,长三角也高于平均水平,达到1.121,而珠三角地区明显滞后,仅为0.701;航空运输上,京津冀地区优势更为突出,指数达到1.254,明显高于长三角与珠三角,而长三角、珠三角之间差距不明显,分别为0.909和0.827。管道运输领域,长三角地区具有明显优势,指数达到1.251,珠三角优于京津冀,两者分别为0.951和0.798。由以上分析可见,由于公路交通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管道运输三者差距虽较大,但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货运方式,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运输,本文所赋权重较低,对于交通发展总体指数的影响也较小,因此,铁路、航空与水运等交通方式上存在的区域差异是形成三大城市群交通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其中,珠三角地区各交通方式发展均不占优势,加之铁路发展明显滞后,由此导致其交通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京津冀地区受益于北京的首都地位,铁路、航空运输发展占有明显优势,但受自然条件影响,水运成为其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主要短板;长三角地区区位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各交通方式发展均具有一定优势,总体发展水平最高,相对而言,航空运输是其发展弱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