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

《表4 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改进稳定映射法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轨迹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km2

在2002—2017年间,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组成结构和面积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成结构来看,研究区地势从西北到东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垄岗和平原,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主要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来看(表4),随着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进程加快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2002—201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趋势主要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以及水域面积不断增加为主。具体表现为:(1)耕地面积在2004—2011年间持续减少,但2004年耕地面积较2003年增长约453.40 km2,主要原因为1999—2003年间,城镇、市区的迅速扩张和乡镇企业的突出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国家在该阶段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措施增加耕地面积[27]。2004年后,耕地面积逐年稳定减少。(2)林草地面积变化趋势较为复杂,2002—2004年呈现下降趋势,但在2006年后林草地面积有小幅度上升,主要因为该阶段“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其有较大的影响。(3)建设用地面积稳步增加,由2002年的106.35 km2增加至2017年的416.68 km2,共增加了310.33 km2。(4)水域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在于2003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实施,为使调水工程顺利进行,2005年开始对丹江口大坝进行加高加固处理,至2014年库区面积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在2010—2012年期间,水域面积有所减少,与该时期丹江上游季节性降水和丹江口的人工调蓄有一定关系[28-29]。